┆    
当前位置:商业直通车新闻中心地方新闻

呼和浩特农村发展“小庭院”经济:弱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病有所养

来源:本站整理  发布时间:2020-09-13 06:18:21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

 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11日电 题:呼和浩特农村发展“小庭院”经济:弱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病有所养

  作者 奥蓝

  “如今每天割草喂羊、打扫清理,院子天天也干干净净。生活变好了,心态也变了。”51岁的范三喜之前在外地打工,六七年前因病腿部逐渐恶化成血栓致残,花了20多万元仍没治好,无奈只能回老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达赖庄村生活。“刚回家的时候没有营生,心情也不好,就跟着混日子。”

  “现在我的收入除了自己的土地流转钱,就是国家的补贴了。我的羊还太少,不舍得卖呢,想好好发展养殖。”范三喜院子里的12只羊和30余只鸡大都来自政府扶贫。他拎着铁锹站在院子里,难掩兴奋。“我现在其他啥都不用做,全心全意养它们,难道还照顾不好么?”

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农村早已不是人们旧有印象中的破旧模样,人人吃穿不愁、日子过得生机勃勃。然而,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,像范三喜这样因病无法继续在外打工的返乡人员也不少。为了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,真正实现有所依、有所养、有所乐,“小庭院”经济应运而生。


图为靳二板在窗台上种满鲜花。 奥蓝 摄

 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,在内蒙古呼和浩特,许多因年纪大、生病、残疾等导致不能从事传统农业活动的贫困村民们,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把自家住的庭院改造成了小型养殖场和种植园。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,也改善了他们之前贫穷、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。

  “在我们区,建档立卡户脱贫享受政策的现有26户53人,他们普遍年纪偏大、身体不好、之前生活困苦。针对有劳动能力的,我们通过协调资源主动帮他们在庭院里搞点力所能及的小产业,大多是养殖,还有几户是种植。这样不仅能增收,还极大调动了农户的自身造血功能,让他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向往。”郝海琦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的工作人员,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辖区农村走访一次。

  “我家后面的小院有1亩7分地,全都种了农作物。其中7分地盖了大棚,之前种的是蔬菜,但随着孩子们都自立门户之后,我们老两口也没有精力和体力把东西拿出去卖。大棚也慢慢荒废了,如今政府帮我们免费修建了大棚,又给我们提供了5万多颗育苗种籽,育的苗成熟了,今年政府帮忙找人来收购,卖了1万多元,我们也省了很多事。”李玉爱今年70岁,谈及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。“现在能够自己生活,过好自己的日子,不给儿女添麻烦,我们也知足了。”

  “如今年纪大了、身体也不好,没法干太多农活。院子里的活儿是有点累,但我们还干得动。”李玉爱告诉记者,平日吃的西红柿、豆角、茄子等蔬菜都是自己种的,生活开支不太大,最费钱的还是吃药。“老伴有心脏病,我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。药费的一多半还会报销。”


图为范三喜搭在自家小院里的羊圈。 奥蓝 摄

  在当地,农村医保、社保、低保等补贴早已普及到每一户符合要求的村民家中,针对建档立卡享受政策户,平日还有一月两次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,为其做慢病随访,并指导患者用药。

  “国家都这样帮了,自己咋也得努把力吧。要不让别人咋说我呀。”68岁的王兰锁和63岁的老伴靳二板以前是呼和浩特市昭君路街道新胜村有名的贫困户,夫妻俩都常年不种地,也不出门打工。两人2017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,在政府的帮扶下2018年底顺利脱贫,现在他们的院子里养着几只羊,每年各项补贴和自己的收入加起来2万多元,吃喝不愁。

  “我们老两口全年就围着这几只羊转。人们都夸我家羊长得好,因为我把它们当孩子养呢!”靳二板看着自家的羊满眼都是骄傲。“我家老汉最近每天都要出去打草拉草。羊儿爱吃玉米粒,我们每天都要喂两顿,你看它们长得多结实。”

  “我平时每隔两天就来看看这老两口,真的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变化,现在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希望。”该村第一书记郝俊明告诉记者,以前这老两口的家只是土木结构的两间房,房顶是一层塑料布。现在不仅家里焕然一新,连羊圈都是村里有名的干净整洁。

  “这个是秀秀梅、这个是四季海棠,都是我特别找人要回来种的。我爱花,但以前根本没心思弄这些。”如今阳台上的花草生机勃勃,靳二板乐得嘴都合不拢。“家里就应该像样一点,毕竟现在总有人来串门呀。”(完)
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Tags:

Copyright © 2011-2024 商业直通车syzt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